上周《还有诗和远方·诗画浙江篇》播出第三期,抵达的地方是台州临海。斑驳的砖墙堆砌了古城沧桑的年轮,戚继光的传奇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中,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和基因里。这是一场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时光之旅,去那里寻找远方的人获得治愈,然后回到另一个远方,而一个90后的当地年轻人选择留在那里,用诗歌诠释着生活另一层面的治愈和有趣。
陈十八,真名未知,1991年生,浙江台州人,现居台州临海。胖乎乎研究所所长。吴彦祖临海分祖。村镇一级诗人。中国爱可乐协会理事。地沟油美食家。知名《灌篮高手》研究者。杨超越散装粉丝。郑恩地的老公。曾口头发表多部诗学专著。作品收录于宇宙级重点核心期刊《微信公众号:短暂荆棘史》。作品风格以俊美见长,同他的心灵一样。
这是诗人陈十八的自我介绍,详尽,但也简短;真诚,部分细节上也浮光掠影。在上期节目中,他有出现,和朋友们在咖啡馆读着诗,是我们身边普通的年轻人的模样。但是在阅读和分享诗歌的时候,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真挚,让陈十八与其他人区别开来,那种眼神里的光芒,让人看到了热爱的力量,也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关于诗和远方的自我表达。陈十八说:“诗歌可以什么都不要,诗歌就是需要天赋。”而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话,他说是自己写的那句诗——“胖流星划过夜空很庄重”。
他不介意说自己是个“胖子”。这句诗被刻在一堵墙上,是展览馆里最醒目的位置,陈十八站在这堵墙前,与他对自己的诠释四目相对。正常的工作日里,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,也坐在格子间里,对着电脑处理工作。关于写诗和工作之间的关系,他说,写诗就是一个爱好,只要完成本职工作,业余是有时间完成本质爱好的。
“那对于你来说,诗歌意味着什么呢?”采访中,记者问他。“诗歌对我来说是解药,它可以让我在超出生活的部分来修补自己的生活。”而写诗的契机,却是一个小意外。
“18年6月开始写诗的,当时是因为参加一个活动,要求时在场的人都要朗读一首自己的诗歌,我没有诗歌可以朗诵,就把我之前写的一篇小说读了,然后读完以后他们说‘这就是诗歌’。之后的一些活动,他们也会带上我一起,我是因为群体的效应才开始写诗的,写了半年多之后,就有了一些自己对诗歌的认识,之后就一步步走到今天。”陈十八说。
节目组发现陈十八的时候,是有些惊喜的,因为他年轻,有个性,有表达,好像很难想象一个有个性的年轻人选择的方式是写诗,这种看似“古旧”的方式,似乎与“年轻”二字有些格格不入,面对这个问题,陈十八却有不同的解答。“我和所有人都有些格格不入。但是在临海,我觉得我运气特别好,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给我编织了一个很舒适的环境。而不能跟生活和解的部分,我都把它留给诗歌了。
年轻人和诗歌并不是格格不入的,写诗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年轻人其实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。通过写诗和认识一些写作的朋友,我发现现在其实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,诗歌只是在社会上它被边缘化了,它可能没有享受到主流的一个话语权,但是它很坚韧地在生长,有很多人在从事这个事业。”
写诗也给陈十八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特别的东西。他说他的诗歌是很情绪的写作,他把它当成自己在一个阶段的留影或者是痕迹,再过几年看会有不一样的心境,“诗歌对我来说就是治愈自己的东西,而有些朋友通过看我的诗歌也能获得一些治愈的力量,那可以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。”采访最后,在临海夏末的风中,陈十八朗诵了一首自己的诗,写的也是风。“诗歌可以类比为一个交通工具,是打开看世界的一个角度和窗口,当我爱上诗歌之后,当我在家里,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辽阔的东西、那种遥远的东西,它可以在我家客厅。这就是诗和远方之间的关系。”愿每个观看《还有诗和远方》节目的观众朋友,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远方。浙江卫视联合中国蓝新闻、天目新闻、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发起的诗歌征集活动还在继续,参与者可通过中国蓝新闻app、天目新闻app、小时新闻app、快抱app、微博、抖音、今日头条、快手、b站、知乎等平台上传作品。目前活动已收到两百余篇各地“诗人”发来的原创诗词,大家用诗词展现着他们的“诗和远方”!